新闻中心
News
分类>>KK体育官方app下载多数健身器材惨遭破坏
KK体育官方app下载多数健身器材惨遭破坏核心提示: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出资在许多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满足了居民在家门口健身的需求。但由于管理、维护的缺位,不少健身器材相继损坏,维修又需要大笔资金,因此成了谁都不想接的烫手山芋。
槟榔西里的健身器材是2003年安装的,不知是自然磨损还是人为破坏,已坏了一大半。左右摆腰器只剩下一根铁柱子,孤零零地立在地上;要不是柱子上还钉着一张告示牌,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什么玩意儿。四位太极推揉器的8个转轮坏了3个,一转就发出刺耳的声音。两台太空漫步机的4个踏板、转腰器的转盘均不知所踪。
一位正在活动筋骨的老伯说,健身器材已经坏了两三年了。居委会就在边上,工作人员天天从这边经过,居民也多次向他们反映,就是不见有人来修。
莲花二村玉亭里小区的健身器材也是“一片凄凉”:椭圆漫步机的踏板耷拉在地上;转转轮只有滚筒,没有扶手架,这两件器材已经无法使用。三联罗马椅的靠背丢了一半。太空漫步机变形,踏板成了“八字脚”。双杠少了一边,成了“单杠”。一位小伙子说,以前爷爷奶奶经常来这里锻炼身体,现在器材坏的坏丢的丢,老人家不爱来了。
长青北里的健身器材也存在不少问题:蹬力器的一面靠背丢失,仰卧器的横板不见了好几块,旋风轮的两个轮子转起来很费力KK体育登陆入口,还发出声响,转腰器的转盘任你怎么用力都转不动。
据市体育局群体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到目前为止,国家体育总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共在我市居民小区和公共场所捐建了260套健身器材,每套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因使用或人为破坏等原因,这些健身器材都不同程度受到损坏。
政府捐建的健身器材都有告示牌,上面留有器材生产厂家的服务热线电话。槟榔西里和玉亭里的健身器材都是厦门艾威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记者致电艾威公司的服务热线,询问能否派人来修。接线人员说,健身器材的保修期一般为一年,厦门现有的健身器材几乎都过了保修期。健身器材的配件很贵,像太空漫步机的踏板一副就要1000元,而且艾威现在已停止生产这类健身器材,配件还要到外地买。但使用单位不愿交付购买零部件的费用和维修费,厂家更不可能赔本提供免费维修。
槟榔社区居委会主任说,健身器材损坏是个老问题。如果是掉个螺丝或哪里松动,居委会一般都会帮助解决。但更换配件或是大的维修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居委会没有这方面的经费。其他社区居委会的解释也大同小异。
市体育局群体处的工作人员说,健身器材一般由需要使用的社区提出申请,审批通过后由政府免费安装。2003年以前,对健身器材安装后的管理、维护没有很明确的要求,2004年开始体育局在捐建时均与受赠单位签订协议。记者在群体处提供的一份协议书上看到,捐建的健身器材列入受赠单位的固定资产,受赠方负责提供符合安装要求的良好安全场所,负责安装后的看护和接收及日常使用的维护。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当初申请安装时各个社区都很积极,现在出现损坏需要掏钱维修了,又全推给体育局。他说,体育局只负责项目审批、器材购置和免费安装,捐建时不管签没签协议,健身器材的使用方、受益方都是受赠单位,理应由受赠单位负责管理维护。总不能政府送了件衣服给你,你衣服破了还要让政府给你补吧?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小区健身器材在管理上处于真空状态。生产厂家仅限于在保修期内接到居民的反映才会前去维修,平时没有定期巡查。而健身器材一般安装在开放式公共场所,社区觉得很难管。“健身器材装在户外,市民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在上面锻炼。居委会没几个人,平时还有其他工作,不可能叫人专门看着这些健身器材。”槟榔社区居委会的一位负责人说,原来槟榔东里还要申请一套健身器材,就是担心安装后难以管理,才不敢申请。
市体育局群体处的工作人员说,体育局更不可能派人到小区去管理健身器材。全市那么多小区,如果每个小区派一个人,哪来那么多人手?
厂家、捐建方、受赠方都管不了,靠那些使用健身器材的居民自觉维护更加不可能。经常在长青北里锻炼身体的曾先生说,锻炼完大家就各自回家了,没有人会去管器材什么时候遭到破坏。
由于管护缺位,人为破坏健身器材的行为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前几天下午,记者在南湖公园看到,三四个穿着校服的学生在健身器材上玩耍,或是故意用组合训练器上的吊环、吊杆撞击铁架,发出“哐当哐当”的巨响,器材被撞击的部位伤痕累累;或是站在秋千椅的靠背上荡来荡去,秋千椅被踩得吱吱作响。现场有不少市民在锻炼身体,但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
无人管理也使得健身器材经常被占用。记者在槟榔社区采访时,发现四位太极推揉器的转轮被人当成了晾衣架,挂满了内衣裤、袜子等衣物。经常在南湖公园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的吴老伯说,经常有年轻人坐在蹬力器的座位上聊天、看书,根本不管别人要不要用。有些家长则把刚学走路的小孩放到仰卧器上爬,一占就是老半天。
市体育局群体处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市财政拨了一笔40万元的专款,用于全市健身器材的维修、更换。由于健身器材由不同的厂家生产,型号规格各不相同,下阶段他们将到社区普查,对健身器材的损坏情况做详细了解,再制定具体的维修方案。
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市政府当然希望健身器材能继续为居民的身体健康服务。但问题是,尽管这次维修由政府买单,如果没有明确管理责任,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健身器材难免又遭到破坏,使用寿命将大打折扣。
有关人士认为,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社区发动义工报名参加健身器材的管理,或是社区选派义务体育锻炼指导员,既指导居民正确的健身方法,又指导市民合理、科学使用健身器材。
此外,可以动员经济条件较好的企业、个人来“认养”健身器材,当器材出现损坏时,由他们出资维修。厦门是个温馨的城市,应该会有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响应这一活动。
如今,到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已成了不少市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半受访者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健身器材。
小区的健身器材一般都有告示牌,说明各种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达到何种健身目的。多数受访者坦言,他们从未关注过告示牌上写些什么,器材的使用方法靠自己琢磨,也不知道在哪种器材上锻炼能达到什么效果。吴老先生说,他在南湖公园的健身器材上锻炼两年了,却叫不出器材的名称,也没有仔细看告示牌的内容。
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不少是老人,体质有所欠缺,而一些器械的使用难度比较大,需要一定的力度与技巧,如手攀云梯、单双杠等。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则不宜在旋风轮、转腰器上做剧烈的旋转动作,以免发生不测。但不少老人对此并不知情。
有些家长习惯把孩子带到健身器材上玩,实际上有些器材并不适合小孩锻炼。如最普及的“太空漫步机”,按照两只踏板的规格,明显只适合使用,但许多小孩也学着“太空漫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拉伤,或是被甩来甩去的踏板撞伤。